色彩,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一直都是以一种稀有的、矜贵的与神秘领域暗通的方式存在。
“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凤”,钧瓷以其五彩纷呈的窑变效果,成为万千瓷器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泥与火的艺术”,能够“器备众色”、包容天下,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瓷器,只有钧瓷。宋徽宗赵佶曾将钧瓷钦封为“国瓷”,并留下了“神钧宝瓷,绝妙精品”的千古绝叹。
神垕老街
灵心胜造物,妙手夺天工。自上世纪50年代恢复烧制以来,钧瓷能够再次大放异彩,离不开匠心的传承,更离不开匠人们的辛苦付出。
神垕古镇
“我是个平凡简朴的陶瓷艺人,从不愿别人称自己为艺术大师,感觉那应该是大德绝艺之人才称得起的。我愿把自己的奖项,称号都尘封起来,只去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有爱心的钧瓷艺人。人类需要爱心,社会需要正能量……”赵占岭说。
很难想象这个朴实憨厚、话语不多的男人,其作品曾在钧瓷文化节、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展、非遗产品项目的申报等许多活动中,屡获殊荣,同时他还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全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赵占岭出生于钧瓷世家,其父赵更乾十八岁就进入瓷厂投身陶瓷事业,所偏重的复仿宋钧技艺,达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在古玩界久负盛名。
赵占岭自幼受父亲熏陶,对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神垕镇各大窑口之间穿梭,欣赏各种瓷器残片,细心学习制瓷技艺,投入到复兴钧瓷的事业当中。
他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于2015年创办尚雅钧瓷坊,从创烧“汝钧”开始,执着于钧瓷研究,在变中求进,不断地推陈出新。
“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详尽节目不能尽也。”一件钧瓷的诞生,要历经制泥、拉坯、造型、成型、修坯、晾晒、素烧、施釉、釉烧等几十道工序,是体力、耐力、心力的多重考验,有时甚至要舍弃小家幸福,不惜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财力。
不喜张扬、只求实干的赵占岭,虽然外表无华,却心安魂定,身上有股匠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犟劲儿。面对周围许多心躁如汤煮、热衷追逐热点与风口的手艺人,赵占岭却依然坚守匠人职业本分,保持着对钧瓷的热爱和初心。
殊不知,外人所见风光与荣誉的背后,却是赵占岭几十年如一日的苦修与坚持。
仅仅研究钧瓷新釉色一项,就需要改良釉方,寻找胎料、釉料,调制,烧制……虽然耗费大量心血,经历无数次失败,赵占岭却依然俯得下身,耐得住寂寞,不断研究创新。
他借鉴其它瓷器的工艺,把钧瓷人物像做得更精更细;茶具规整严谨,首创制作钧瓷方壶的技艺,使神垕的钧瓷壶产品增加了新的成员;以炉钧釉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釉色鬼斧神工,极求孤品,在神垕独成一派,极具特色。
艺术无边界,钧瓷无止境。朴实无华的赵占岭,用一双巧手盘活了手中的泥土,用优秀的作品证明他对钧瓷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
他不仅有耐心更有信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繁荣钧瓷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更多精彩推介,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禅意网旗下微信服务号——云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