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夏辇生女士是一位跨界奇才。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著名童话家和小说家,她的文学创作涉及广播电视、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儿童文学等多种领域,著书数十部,主创电视片、动画片上千集。近年来,她创作的重大历史小说“韩流三部曲”——《船月》、《虎步流亡》、《回归天堂》填补了韩国文坛空白,在韩国引起强烈反响,获韩国政府奖,并已为美国哈佛、英国剑桥、韩国梨花大学等收藏。她的20多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中外文坛都独树一帜,由她独创的“魔方童话”、“纪实童话”、“游戏童话”、“接龙童话”等,开创了中国童话的新品种,被美国《东方》杂志誉为“中国的安徒生”。
多年来,夏老师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无所不能,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教育理论,可以说,她涉猎任何一个领域并出类拔萃于其中我都不会惊讶。然而,当身临其境地一睹她那些美轮美奂的画作,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和感染。
夏老师绘画艺术独具一格,多以莲花为题材,散发着灵性的光芒和深深的禅意,在中国上海、韩国首尔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众多作品为韩国、日本、美国各界人士收藏。其中的“蓝印中国”组画(6幅)以耳目一新的东方元素与西方油画艺术高度融合的蓝调莲境为题材,在意大利2013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引起参观者的特别关注。
今年的5月中旬,夏老师以《千喜圣莲》为名在杭州武林路的皇后公园又一次举办了她的个人画展。她说:“千喜,是一个愿望,喜悦,是生命的阳光。但愿有缘相逢的人心生喜悦。”也许,这就是她绘画的初心——画莲就是在画禅。生命如禅,人生如禅,艺术亦如禅。她特别喜欢那首莲花偈:“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整个的绘画过程,其实就是问道禅修的过程,能够充分享受其间的观想与觉照,纵情与创造,喜悦与自在。这种禅意,为她的画作赋予了灵魂、思想感情、无尽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境界。
许多人都说,看夏老师的画,犹如走进她的童话世界。这里没有喧闹,没有竞争,没有欺诈,只有明快的色彩和冰清玉洁的宁静与淡泊。作品中的莲花仙子像敦煌飞天一样凌波飞扬、曼妙升腾,她用自己的艺术色彩营造了一种自由、浪漫、有归宿感的家园,让人萌生憧憬和喜悦。她的画作为生命涂抹了光彩,让人在朦胧中看到了清晰,画面中的光源如同生命的阳光,折射着每个人心底的太阳和梦想,照亮了人的内心,也让人找回童心的快乐和喜悦。与普通的画家相比,她的画卷中有丰富色彩、线条等多视角和多种关系的起承转合,以及多种场景的转换,似与非似的物像,把人心中的时间轴和空间轴无限拉长,反映出一种“八风不动,超然物外”的宁静的力量,使灵魂的安全感得到满足。看到她的画,让人找到了童心,找到了宁静,找到了由内向外的喜悦,使你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被感染、被同化。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法根在参观了夏老师的画展后也有些情不自禁,他由衷地赞叹道:我还是第一次这样被感动。夏老师的画很美,不是科班出生的专业画家能画得出来的。因为,她打破了所有美术教学中的条条框框,不受任何约束地在画她心中那些纯善净美的世界,比外在的视觉呈现更为可贵的,是她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这可能源自于一个作家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对生活,乃至对人生的哲思与领悟,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艺术审美。显然,她运用了各种技法,最大程度与最大自由地去释放和实现她灵性的创造。而且,她的画能贯通观赏者的心灵与情感,这才是艺术最高的价值。昨天,我还在跟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研讨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我们的艺术如何走出自我欣赏的小格局,如何让我们的作品真正走向社会,扩大或加深社会参与度,回归我们“原本为什么画画”的主题思想。夏老师的作品是这一问题的最好解答,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想法、用心灵和激情去画画,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对专业画家,都是一种启示。
在画展现场,有一位参观者情不自禁地告诉我,她家里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夏老师的两幅画,有了这两幅画,她想回家。可见,这两幅画与她脑海中许多构想产生了共鸣,组合成温暖、温馨、快乐、轻松和幸福的家庭交响乐。夏老师说,她希望她的画是一面镜子,让观赏者照见或是找回自己。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久久地伫立在画面前,雕塑一般凝神定气,他们说,他们读到了自已的现在和充满期待的未来,内心会不由地驿动和喜悦。我理解,这是一种入定式的思维的升华,
与参禅打坐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国画的潇洒飘逸与油画的厚重绚丽的完美组合,展现出一种生动中的安祥,像一股清新的风,在你耳边讲述着不同心境的故事,给了人们一种“生命再向前跨一步”的勇气,让人感悟,激励你去突破,去发展,去坚持,去成长——或许,这便是夏老师书写在2014年夏天一部最新的童话。
“当代艺术进入了能量交互的时空,艺术的核能已然从艺术家个体的审美表达上升为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式传感、体验、观照,乃至觉知性审美创造。我只是做了一件最最平常的小事,那就是划亮一根火柴,把你们点亮,让你们自己燃烧成一把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