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医源自道家,历代古中医多是道家。学中医最好兼学道家,可学全真教丘处机的龙门派。佛医(藏医)可与道医相提并论。苗医可视为与古中医同源不同流派的分支。
中医源自道医。或者说,中医最初本来就是道医,从“金元四大家'开始,逐渐从道家分离出来。仔细查一下古代名中医的人物传记,很多是道家人物,只是他们医名太盛,盖住了道家身份。比如神话时代的黄帝、三国的张仲景、东晋的葛洪、唐朝的孙思邈、南宋的陶弘景,明朝的李时珍等等。
再看一下古中医根本经典《黄帝内经》,以中医看是医书,以道家看更是千古大道书。而历代道家高道,几乎都通道医(古中医)。反过来看,为什么现代出不了古代孙思邈一样的大宗师级别的中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现在中医几乎不学道家,如乏源之水难以充沛,因缺少了道家这个大源流的缘故,医疗效果就低了一个层次。
什么是道医?
试读唐朝神医孙思邈《大医习业》:'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道医:道家、中医无所不通,并以道家本领驾驭中医的大医家,就是道医。东晋葛洪说过:“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现代有代表性的道医,如龙门派的张至顺道长。
药王 孙思邈
李时珍是道家吗?
普通人物简介,根本看不出来,要看《李时珍传》末尾一段话,“顾景星曰: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这段翻译大意:顾景星讲“我儿时就听闻(李时珍)先生的轶事.......(李时珍)晚年跟我的曾大父经常在一起(好朋友一样的),(他)日出读书日落即止,夜里就端坐(打坐),他自命神仙,哪里是偶然呢?'——这一段已能确定李时珍是道士。
药圣 李时珍
张仲景是道家吗?
在他的名作《伤寒杂病论》自序说“怪当今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最后一句说:“余宿擅方术,请事斯语。”。什么叫“方术”?不是道家是什么?详细的可以上网查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位作者写的《张仲景与道家渊源考略》,里边提到了很多佐证。
医圣 张仲景
历史上有很多道长,因年轻时体弱多病甚至命悬一线,为治病救命入道家,后来治好并得长生逍遥神仙之学。
原因有二:
1、.道家自古有云“上药三品精气神”之说,通过炼化精气神来激发人体生命潜力,再加外部草药等两方面配合来医,比现在中医只用外药肯定要强啊。
2、道门内部代代相传(有真传的,假道士不在此列),短则百年,长越千年,假以时日自然会积累一些验方,代代相承治病救人形同秘方,治病自有奇效。如孙思邈的《千金方》就是这么来的,千金方甚至还吸收了佛医的内容。
这个时代,全科好中医毕生难遇,何况要找个真道医?(也有假道医,不如找正规中医院的中医看病稳妥)。
中医学习方向上,崇尚“复古',既要学古中医书,还应学古道书。参考书:清朝黄元吉真人的《道德经讲义》、清朝高道刘悟元与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等。
另外,佛医可与道医相提并论。佛医在古印度就有佛的弟子神医耆婆,传到中国后,因地域之别,渐分藏医和汉地佛医,藏医融合古印度佛医与古中医、古阿拉伯医学三门,再加藏地草药学为一炉,大宗师“宇妥·宁玛云丹贡布'如同孙思邈,其书《四部医典》如同《黄帝内经》,《晶珠本草》如同《本草纲目》,汉地佛医则融合显宗佛经医学,与古中医和汉地药草学为一炉来治病,如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
另外,还有苗医,可视为与中医同源不同流派,是中国古道医的分支。据说,苗族源自与黄帝炎帝大战之蚩尤所属的九黎部落。
中医之根在《黄帝内经》,苗医之源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是同期文明,猜测苗医也存有中国古道医的传承,所以一方面苗医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法存在差别,另一方苗医及苗药也有较好的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