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
说
少言 | 是一种能力
不说 | 是一种智慧
周武王灭殷后,把曲阜封给了周公旦,国号为“鲁”,周公让嫡子伯禽接管封国。
当伯禽赴鲁国就任时,周公生怕伯禽年轻有失,对儿子一再训诫,并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家臣金人叫到面前,将训诫的内容写在他的背上,让金人时刻陪伴伯禽左右,提醒伯禽不忘训诫,这就是著名的“金人铭背”。
伯禽果然不负所望,鲁国在他的带领下,走向繁荣稳定。周公去世后,伯禽为纪念父亲,修建周公庙作为鲁国的太庙,并在庙内铸金人塑像,金人口上被封三重,背后还刻着铭文。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铭文告诫伯禽,作为一个当权者,不要多说话,不能乱说话。
孔子当年周游东周,瞻仰周王室太庙,看到塑像及其背后的铭文,极力夸赞,并告诫弟子三缄其口、谨言慎行,以此来立身行事。
水深流缓,贵人语迟。好好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懂得把握分寸十分重要。
一个人说出口的话,发表的言论,往往体现着自身的修养。不随便评价、指责别人,就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很多时候,夸夸其谈、口无遮拦,只会让人心生厌恶,言辞不当甚至会招致灾祸。
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曾因为言语不慎在官场屡遭排挤,还因此差点丢掉性命。初入官场的曾国藩年轻气盛,时常在同僚面前卖弄学问,很快就引起了别人的反感。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为挽救大清,曾国藩上奏朝廷,言语犀利、直言不讳,结果得罪了咸丰皇帝,差点赔了性命,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时常因此而受打压。
屡遭打击的曾国藩,深刻地反省自己,痛下决心改掉“多言”恶习,还留下了“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的警世名言。
适当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不仅是一种自我的修炼,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善意。
一个成熟、睿智的人,一定会谨言慎行,懂得顾全大局、顾及他人感受。
一个内心善良、豁达的人,开口说话,会让人如沐春风,也会拥有更多的倾听者。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少言,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舌头上有龙泉剑,要学会做自己口舌的主人。
孔子《论语·颜渊》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善意的言语,像春风化雨,滋润人心、传播爱意,而伤人的话语却像一把刀子,伤人于无形。
我们依靠语言沟通交流,却也常常因为脱口而出的冲动和莽撞,伤害别人、制造麻烦,因此,学习如何说话,才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不过二三
人生苦乐参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酸,不要逢人就诉苦,见谁都抱怨。
当你不停抱怨,把负能量传递给别人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把精力都收回,放在自己身上。
止
'
语
“止语”,俗话叫”闭口禅“,指清净身口意三业。就是要训练自己的慈悲和智慧,避免言多必失。
“口乃心之门户”,口闭心沉。此处一静,万物皆景;此口一闭,万籁皆胜;此心一沉,万象可爱。
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少说一句不如不说。闲话不说,杂念便不生。
在佛门里,师父也会告诫刚出家的弟子要少说话,保持内心寂静。
不仅要训练自己控制语言的能力,每晚入睡前,还要反省一下今天说了哪些话,有没有不合适的。
有效的沟通并不是一个劲儿地说话,而是适时地沉默、正确地表达。让所说的话,比沉默更有价值。
知道什么时候不说话,有时要比懂得说,更为重要。
愤怒时不说,得意时不说,心情不好时不说。学会闭嘴,少说话,多做事,用积极的心态感染人,用美好的语言温暖人。
不诋毁,不计较,不多嘴,不议论,做一个和颜悦色,情真意切的人。
更多精彩推介,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禅意网旗下微信服务号--云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