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从古至今,一个“孝”字,牢牢扎根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9月6日至7日,一年一度的中华慈孝文化节即将落地浙江杭州,以更加多元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阐释“孝”文化,向社会宣扬慈孝之美德。2017中华慈孝文化节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灵隐寺承办,并得到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商报浙江办事处的大力支持。
从春秋时期《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到汉文帝的为母试疾尝药,再到元代郭居敬收集编撰而成的《二十四孝》读物,千百年来,“孝”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难以分割。在当前,中国已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有数据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银发中国”更需通过孝文化的弘扬,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慈孝文化的弘扬上,位于杭州的千年古刹灵隐寺始终发挥垂范作用。
2013年,在传统佛教节日盂兰盆节前夕,灵隐寺首创中国佛教界的孝亲感恩茶会,以邀请亲人与僧人团聚的形式推行孝道。自当年起,灵隐寺至今未曾间断过孝亲感恩茶会的举办。
“佛教强调父母恩重,应知恩报恩,并重视对现世父母的孝养。”在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看来,“慈孝”是人类最基本、最淳朴、发自内心的“人性真情”。因而,光泉大和尚表示,举办中华慈孝文化节的初衷,正是希望面向全社会树立孝道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
事实上,中华慈孝文化节的举办已不是首次。自2015年,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就与杭州灵隐寺共同推出中华慈孝文化节及慈孝人物评选活动,向社会弘扬“慈孝”之美,传递正能量。2017中华慈孝文化节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9月6日上午举行的中华慈孝文化大会暨“传承慈孝·五教同行”启动仪式,9月6日下午举行中华慈孝人物颁奖典礼和9月7日举行“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活动的承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总编辑柴燕菲介绍,在往届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中华慈孝文化节将“孝”的含义进一步扩展,通过评选中华慈孝人物让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孝子贤孙一同参与,期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增进中华儿女的血脉情深和文化认同。
目前,中华慈孝文化节邀请到诸多“重量级”嘉宾,包括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赵阳,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前副主任、海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杨锦麟,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等。
今年的中华慈孝文化大会将围绕中华慈孝文化历史渊源、慈孝文化的当代精神价值、如何树立中华儿女对慈孝文化的认同感等话题展开探讨。来自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著名学者、专家以及灵隐寺的高僧大德将共同拓展“慈孝”话题的深度与广度。而在6日下午的2017中华慈孝人物颁奖典礼上,来自两岸暨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的20位故事感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2017中华慈孝人物将一一登台,讲述感人的孝亲故事,以孝为名,为孝讴歌,传递爱与正能量。
此外,今年中华慈孝文化节还将推出“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立足于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传播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与改进等命题展开讨论,探索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时代精神,实现各国间的文化互通与共建。论坛上,原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道儒等嘉宾都将登台分享他们的观点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