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江南,而无车马喧
文 | 物道
一个人如果离开城市,远居山中过着幽寂的生活,那么他不过是小隐隐于野,而当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也能够保存原有快乐的本性的人,才是人们思想上最为追崇的大隐隐于市。
── 物道君
姑苏同里,过了三元桥,北踱百步,有一座藏于小巷的古宅。它建于民国二十年,曾是青瓦白墙的大户人家。后来历经战乱,变得断壁残垣,杂草丛生。
时至今日,自小在苏州长大的罗先生来到这里。他发现古宅虽被荒废,却因当地的小桥流水,让人时常置身在城市之外的江南水乡中。
▲ 改造前
他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座老宅院改造成江南别院,那么于一生痴迷隐逸生活的人,便多了一个好去处。于是,经过一整年对老房的改造后,古宅有了新名字:隐庐·同里别院。
改造后:
古人曾有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意指庭院越深,越是引人窥探其奥妙。而改造后的隐庐·同里别院,依旧保持着原建筑的格局,层层园林,四进三院,方能隐入江南。
〔门 掩 清 风 满 院 香〕
叩门而入,会穿过一丛清瘦的翠竹,这是隐庐的第一进。顺着竹叶指引的方向,木台、泥炉、茶盏,以及半垂的竹帘引人入席,前方窗明几净处树影婆娑,临台案前则有西湖龙井,随着袅袅升腾的茶香,伴着明媚的春光,主人罗先生说,茶入了口,暖了胃,心才会安定下来。
〔物 转 星 移 几 度 秋〕
起身离开茶室,顺着右手边的长廊,可自然过渡到二进庭院。因为空间不大,罗先生索性因地制宜,造了缩微式园林景观。青石为路,白石似水,人们小心翼翼地踩着经过,仿佛让一切都化山川丘壑于方寸之间。
〔亭 台 楼 宇 听 评 弹〕
越过微山水,沿着左手边的长廊,第三进迎来的是一个室内庭院。仰头望去,二楼最为显兀,那廊柱间的亭台,是供受邀而来的评弹演绎家用的。而在靠墙面的花坛处,有一块苍皱的湖石,加上疏植着的几棵细竹,让人听起小曲来,有着游在园林中的错觉,罗先生说,如此方能做个江南人,偶尔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 生 痴 梦 入 江 南〕
如果说,这前面三进都是入园,那么这第四进最,则为入梦。入夜时分,来者皆可一壶清泉、一瓮炉火、一支幽香、一杯香茗……无需交谈、不用观望,静卧也好,半躺最欢,读着闲书,伴着月光可入眠。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江南园林里,还讲究着借景,任何声、光、色、味都可以入景。在隐庐的春夏秋冬,主人会遵照时节不时不食,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罗先生的一个决定:把江南藏于院,也是为了把生活隐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