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李珊踏上了莲社明伦讲座的求法之行,亲沐雪公精神,学习儒佛道脉。
文:李珊
人生苦旅,我们总在向外驰求,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本原的道路。彷徨迷茫之际,佛法犹如深夜里熠熠生辉的灯塔,为黑暗中摸索行进的众生指引归程。
转眼间,到了不惑之年。一路走来,从懵懂无知,到现在儒佛教法的学习中渐入佳境,感佩先哲的慈德。一点点确立正知见,一次次调整人生方向。面对生活的困惑迷茫,先哲的圣教义理如大悲水清凉身心,心境亦在转念中自在安乐,人生之途颇有“拨云见日”之感。“百千万劫难遭遇”,此生能够得闻佛法,也算具足福德善根因缘了。
历史的缘故,爷爷萍絮东转寄沤于台湾,海峡两岸骨肉分离近四十年。家人几十年渴望团聚,期盼的眼神,在骨灰的落叶归根中,黯淡了下去……唉!亲人终已归,生死两茫茫。“爱别离,求不得”,佛法无时不在演绎着万法无常的大道。人生没有绝对的圆满,或许因了这分残缺,我们才有了寻找方向为法固守的道心。
一九九四年之夏,应莲社邀请随父母赴台整理爷爷的遗物,得以真切领略到他老人家在台湾创办的儒佛道业,感受到了他博施济众的慈悲情怀!随着各道场的参访,目睹师长们对他老人家的孺慕之情,更激发了我无法承欢膝下,亲聆教诲的恨憾!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爷爷诸多的著述及弟子们缅怀的文章,字里行间,爷爷的形象越发清晰高大了起来。
他睿智的法语,悄无声息地解开我尘封的迷津;他浓浓的乡音,唤起我对他无限的追思……无数次,捧读诗作著述,不觉泪如雨下。半世分离终未见,天不遂愿古难全……
二o一五年初夏,莲社数位师长来济拍摄爷爷往生三十周年纪念片,因缘具足,随摄制组到他仕任十六年之久的莒县、莒南等地采风。走访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有不少城中的乡里知悉爷爷的仁行,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当地政府也赞叹祖父的行谊,提出举办纪念活动,弘扬雪庐精神的建议。于是我萌发了去爷爷半生弘法利生,躬耕讲堂的莲社,亲沐雪公精神,学习儒佛道脉的想法。七月,我踏上了莲社明伦讲座的求法之行。
莲社几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管窥到佛法的渊博浩瀚。明白了“佛为心法,莫向外求”的道理,我想,这也许就是佛法的精髓和法喜的光辉吧!以前散落的知识,串起了一条修学的脉络,在今后正助双修方面有了指导意义。课程中,坐在台下的我,久久凝视讲堂上方高悬的爷爷的法相,他正慈爱地凝视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期望与赞许。
十五天的时间虽然短暂,所到之处,行住坐卧,无处不有爷爷的音容笑貌。怀西亭上有他思乡吟诗的足迹,讲桌案旁有他执教坐过的藤椅,墙壁之上悬挂着他亲书的墨宝,纪念堂里摆放着他补丁的衣裳……想到他孤居异乡,饱经沧桑的遭遇,看到照片中他深灰色眸子里透出的慈悲,禁不住嚎啕大哭,多么希望时光能够穿越,在爷爷座下亲临受教,该是多么幸福圆满的事啊……
莲社各位师长倾心尽力的言传身教下,二楼大殿庄严肃穆的佛号声中,我向道之心越发坚固,昔日落入八识田中的法种,在此次的修学中萌芽初放,亦步亦趋追寻爷爷足迹的想法悄然萌动。带着一分使命感,从台湾归来,我邀约同修道友成立了《十四讲表》研学读书会。每周一次的共学,使大家在佛法的修学上有了正确的方向。
李珊与爷爷李炳南老居士合影
爷爷曾开示说:解行并进,处事不忘菩提。随着佛法教理不断深入地学习,更坚定了自己持名念佛的愿力。除教理的研学外,今年又增加了每周一次共修念佛的功课。
解行并进中,大家以经会友,以友辅仁,切磋琢磨,互为增上。借助现代网络平台与莲友的各种因缘,组织了以《论语》、《孝经》等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读书会,海峡两岸的朋友通过网络学习交流。此外,我与先生还协助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办以《常礼举要》为蓝本的《宝贝学礼仪》节目,引导礼仪进校园,通过活动让数以千计的学生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人海茫茫,此生若不结法缘,尚不知人生的路在何方?年轻时的迷茫彷徨,在儒佛经典的修习中豁然开朗。历事炼心中,每当自己有失偏颇时,师长们的教导及规范引领我端心正意,继续前行;当自己遇到阻碍失意时,爷爷的法语指引我前行的航向,暗暗期许自己:做事遇难,心不退转,挫折越多,功德越大……一路走来,由对佛法的雾里看花,到目前的初窥门径,在渐行渐悟中,感受到了智慧花开的芬芳。
近几年大陆经济腾飞,物质充盈的同时,人们信仰缺失,精神匮乏,引发许多人心灵的迷茫。“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目睹周边心身交瘁,不知路在何方的朋友们,随缘提携,亦希望大家也能步入儒佛园地,亲尝法乳,破迷启悟。祈愿更多有缘人能够踏上菩提之路,当生成就,更希望娑婆国土,莲花盛开,呈现人间净土气象。
回首与佛结缘的数十年中,不惑之年的我,在渐悟中让自己沉淀下来,认准目标,不忘初心,发持之以恒的愿力精进修行。我也愈感任重道远,唯有以更加勤勉的心态和行动来弘法护持。何日能移千万树,舟车回到历山栽。想告慰他老人家:“爷爷,儒佛教法的种子,已在春天的泥土中播下,在故里正生根发芽,不久的将来,必是枝繁叶茂的盛景,常寂光中的您,一定会感到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