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即是说,出家人在俗世之中,应该效仿莲花,出淤泥而不污染,保持自己洁净的品行。在佛教中,有“花开见佛”之说,这个“花”即是莲花。我们修行之人,一旦有了莲花的特质与内蕴,具备莲花的智慧与境界,佛性就会显露出来。在笔者看来,花开见佛应该有更为宽泛的意义,不仅仅拘泥于莲花之说。
花开见佛,是一种修行的过程。修行是有次第的,越精进越努力,才能离成佛的目标更接近。尽管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种法门都有其殊胜之处,一旦我们选择了,就应该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比如选择净土的念佛法门,就应该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念佛偈》中所写的那样,“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只有将念佛法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修行之路才会更加稳健。又如,选择禅宗的禅修法门,就应该将“行住坐卧就是禅”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此,才能不断地修正不足之处,将自己心灵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
花开见佛,是一种去伪存真的考验。宋代释惟白法师在《续传灯录》中写道:“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去伪存真之意,即是去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阻碍,比如我们自信心不足,难以坚持;又如受到外道的干扰,所学非正信的佛教的教义教理,误入歧途;甚或是心中的执着与愚痴太重,对佛教与佛法横加指责,等等。在此过程中,就得靠我们去伪存真的能力。一旦我们找准正确的路头,悟入佛之知见,就能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且歌且行。很显然,花开见佛与去伪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能让我们找到自心。
花开见佛,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我们有烦恼的根源,是因为我们有所贪求,有所执着。佛教提出,放下才能得自在,活在当下才能享受每一时刻的幸福。如何放下?如何活在当下?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无欲无求、知足常乐的心灵。花开见佛,就是心灵升华的过程,就是破迷转悟、转识成智的过程。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对自己充满信息,不贪婪,不苛求,随缘任运,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花开见佛,是一种如是智慧的彰显。《开经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教的重要作用在于其教育教化的作用,它劝人向善,引导众生少欲知足、化烦恼为菩提,教人学会付出与奉献、孝养双亲,并以因果理念告诫众生要勤修福慧,广结善缘。花开见佛,就是一种如是智慧的展露,是我们在积蓄诸多善缘之后所得的一种善果。有烦恼之人缺乏智慧,有智慧之人没有烦恼,当我们了解如来真实义时,就是我们充满智慧之时,就是我们断除烦恼之时。
花开见佛,我心如莲。在学佛修行的路上,或许您正奋勇向前,抑或您正思前顾后,甚或您正疑惑丛生,这些都不重要,都是我们修行中的组成部分。只要您坚持正信的佛教,如法修行,风雨无阻,亦如诗人汪国真所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有所裨益,终会有花开见佛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