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禅祖“达摩”,那可是神一样级别的人物,他曾经仅仅只靠一根“芦苇”就能渡到江的对面,可谓轻功了得。他传奇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摩祖师”出生于南印度,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自小天资聪颖,当时的香至王是虔诚的佛教徒,受父亲的影响,因此达摩从小就对佛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便对各种经书烂读于胸。后来,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达摩知道后心生欢喜,于是拜访了般若多尊者学习佛法。
达摩的出家也是因为般若多尊者这句话:“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句话一直在达摩心中盘旋着,他日夜苦想只为彻底的了解其中原因,于是他再次找到般若多尊者请求剃度出家,成为了“禅宗”的门徒。“达摩”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同时在印度传教“禅宗”文化,便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佛法在印度广大的发扬后,达摩便尊从师傅般若多尊者的遗言:我寂灭六十七年以后你就往(震旦,指中国)广传佛教妙法。于是达摩依照师傅的诺言,一心南下,经历了长达三年的长途跋涉后,便来到了中国的广州。这时是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年九月二十一日。梁武帝知道达摩到达广州后,便派遣使臣奉诏到广州迎请,十月一日达摩等到达金陵(按,即今南京)。武帝接见了达摩,并且向达摩请求佛法,梁武帝问:“朕继位以来,一直建造佛寺,译写经书,铺路搭桥,供养出家人无数,有什么功德?达摩说:没有功德。武帝问:为什么没有功德?达摩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不是实有。梁武帝听后非常的生气,以为达摩并不是真正的智者,便不想和达摩交谈,于是达摩离开了梁武帝准备前往长江北岸。
达摩离开后,梁武帝顿时醒悟,发现自己错怪了达摩,于是便派使臣去追赶,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达摩到达岸边时,却发现有人追来,但是去意已决,并在岸边抓起一根芦苇渡过了长江。达摩这一渡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以来最高的成就。根据现在科学发掘,达摩渡江一事并不是只用一根芦苇,而是用一大堆的芦苇连接在一起渡过江的对岸的。达摩到达洛阳后,下榻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等待有缘人传承衣钵,整天默默不语。人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管他叫“壁观婆罗门”。达摩在少林寺长达了九年之久的面壁后,终于等到了有缘人“慧可”,便把禅宗妙法传授给了“慧可”。
达摩来中国不仅是传法,还在少林寺传授了武功,弘扬博大精深的武术精神。少林寺因此而成名至今,确实也缺少不了达摩祖师的成就。少林寺的达摩洞一直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和礼拜,达摩祖师给中国佛教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